培育农业品牌主要是做好两件事:找到用户及其需求,并有效传递产品品牌的价值给用户。
中国的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正处于方兴未艾之势。品牌究竟是什么?搞农业的为什么要搞品牌?一句话:品牌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一门属于长期主义者的生意。在现代商业社会,一切皆是生意,唯有走品牌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品牌需要培育,培育必有方法。近日,由新农财团队倾力创作的品牌专著《农业品牌培育方法论》出版发行。
据本书作者团队负责人介绍,《农业品牌培育方法论》是该团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实写照和成果总结。作者团队在践行品牌农业的市场化经营过程中,结合品牌培育的一般规律,创立和深度服务运营了10个以上的农业品牌,并体现出一定的品牌带动效益,探索出了一套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提升的方法论及实操方案,这些也是《农业品牌培育方法论》一书的主体内容。
该书颇具看点,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品牌“含情量”到“含金量”的四步方法论、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级品牌的法则、农业品牌培育与营销、知识型农资电商的品牌化实践以及农业品牌观察等方面,详尽阐述了作者团队在探索农业品牌培育与市场化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成效,全景式呈现了一批农业品牌的培育路径与应用成果。
做农业类的品牌与其他领域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类的品牌“含情量”比较高。根据美国学者玛格丽特·马克和卡罗·S·皮尔森的品牌原型理论,所有的好品牌都契合了人类的某种心理原型,接通了人类的某种原始情感,代表了人类的某种人生意义,可以借用人类的原力。农业作为与人类相伴时间最长,对人类解决生存危机须臾不可分离的第一产业,天然地被人类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从而拥有更多的“含情量”。
从“含情量”出发,品牌应该为满足大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实现生产者有尊严和消费者有自由的平衡,这是品牌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规定着农业品牌培育工作的方法论。
与其说《农业品牌培育方法论》是一本理论书籍,不如说其是一本实操手册,书中的大量品牌操作案例,都是作者团队一手一脚干出来的。由此,根据该书提出的农业品牌培育方法论,作者团队对“种植匠”、“驮娘柚”、“山瑶脆柑”和“啵啵脆”荔枝等企业(产品)品牌的培育,从品牌故事、品牌主张、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品牌产品、品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一个品牌从命名到打响知名度的全过程。用一套类似于程序化的“动作”表明,这种品牌培育模式是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
另外,针对区域公用品牌,作者团队结合自身对品牌理论的理解和品牌运营服务经验,对广东荔枝、广东菠萝、连州菜心、连州水晶梨、兴宁丝苗米等广东省级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的传播与营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力图揭示在当前由政府主导的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格局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何走出一条从“品牌造势”到“产品造市”的有效发展路径。
除此之外,该书提出的一些观点也颇具新意。例如“让品牌兼顾农民尊严和消费自由,是农业品牌培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农业品牌实现从‘含情量’到‘含金量’的飞跃是完全可行的”“区域特色产品都有可能做成世界级品牌”“品牌农业不可能同时做到产量增长、价格提升与快速动销”,等等。
事非经过不知难,书虽写成心未安。在品牌农业的实践过程中,作者团队深刻意识到,农业品牌实际上贯穿着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品牌是一个产业链发展的结果。所以,农业品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品牌工作没有大功告成之说,必须“久久”方能“为功”。
转发0评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