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泉镇霍李村成了庄浪县各乡镇蔬菜种植户交口称赞的“明星村”——该村种植的彩椒正陆续运往俄罗斯,这也是庄浪县蔬菜首次实现出口销售。
走进万泉镇霍李村彩椒大棚,工人们穿梭在藤蔓间来回采摘、分拣;一旁的工棚里,工人按颜色将彩椒分类装箱并贴上检疫标签;棚外,冷链车等候装车,蓄势待发。
“昨天傍晚已运走三车,现在正抓紧采摘。为了保证新鲜,我们白天采摘,晚上连夜运输。”彩椒大棚负责人黄新立说。
庄浪彩椒能叩开出口的大门,靠的是过硬的品质。今年初,庄浪县依托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先天优势“引凤筑巢”,与先正达集团签订出口订单,在霍李村建成50亩彩椒大棚。“出口蔬菜对品质要求很严格,从种苗选种到施肥用药,都有严格规定。在成长过程中,每隔几天就要取样送检。种植全程也有技术人员指导监督。”黄新立表示,正是由于地域优势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庄浪彩椒凭借颜值高、甜度高、维生素含量高的高品质搭上了出口的“顺风车”。
据了解,这批彩椒出口价比其他彩椒市场价高出一到两元,冬季预计每斤能卖到19元,比国内市场价高一倍多。看好前景的黄新立,又加紧新扩建了40亩彩椒大棚,预计9月底就能上市。
彩椒出口只是庄浪蔬菜“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庄浪县持续走好“畅外销、扩内需、强电商”之路:对接省内外大型市场和超市,年签订番茄、甜瓜等订单500多亩3000多吨;通过多多买菜、美团等平台开展线上销售,联合主播打通直播带货渠道;引进的“白不老豆角”、白色贝贝南瓜和自主研发的“倍味美5号”枸杞番茄等高端果蔬,通过订单直供长三角地区大型超市。
庄浪蔬菜畅销的背后,是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的助力。该县充分发挥蔬菜专家工作站作用,引进研发草莓番茄、奶油油麦菜等16个新品种,进一步丰富种植品类;应用无土栽培、轻简化生产及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肥等先进技术,结合物联网、水肥一体机智能装备,有效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实现田间管理数字化高效运作;联合甘肃省农科院开展组团式人才帮扶,培养出8名科技型专业人才并组建20人技术团队,组织技术培训32场次,培训县乡村技术人员1540人次,为庄浪县蔬菜产业发展夯实技术支撑。
一个好汉三个帮,庄浪蔬菜的畅销更离不开蔬菜产业链的支撑。庄浪县推进两河流域产业园全产业链一体化,建成3000吨果蔬保鲜库、蔬菜分拣加工中心等设施,实现蔬菜就地分级包装和冷链储藏;建成板栏根边叶酸菜、浆水加工生产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在良邑智慧农业产业园配备智能分拣设备,在万泉镇设立分拣加工点,让蔬菜提前分级上市、抢占高价期。
要做强蔬菜产业,必须打出本地金字招牌。庄浪秉持“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理念,重点打造黑木耳、甜瓜等地域品牌,成功注册“福君”木耳商标,“庄浪木耳”绿色产品认证将于年底通过;借助平凉市京津冀招商引资推介会和农产品展销大会等平台,提升庄浪蔬菜知名度。同时加强蔬菜生产过程监管,督促种植主体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并建立蔬菜管理档案,让每棵蔬菜“更有品质、更高标准、更好追溯”。
今年以来,庄浪县紧盯“全国现代设施蔬菜创新引领区”和陇东特色蔬菜生产重点县目标,新建塑料大棚402座、日光温室13座,新增设施面积542亩,超额完成计划的108.4%;总投资6424万元的6个重点项目已完成90%。目前庄浪县蔬菜种植7.15万亩,总产6.68万吨,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达2.8亿元。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与露地种植等五种生产模式竞相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期打算组织种植户去合作企业总部学习,希望用先进的技术,带动更多村民通过蔬菜外贸致富。”黄新立表示。霍李村村民李彦辉对此早已动了心:“我的两个大棚收完这茬黄瓜茄子,就改种彩椒,和黄总说好了,我只管种好,他负责销路。”
随着更多新品种落地、新基地建成、新渠道拓展,庄浪蔬菜靠着产业升级,从田间地头走向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庄浪县融媒体中心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