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通常多在雨水较多时候或者植株开花前后发生,被感染的马铃薯块茎会在田间腐烂,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一旦发生了晚疫病的感染,就会比较难以控制,所以提前做好防治工作是必要的。
1、 发病原因
马铃薯块茎的晚疫病是由一种称为致病疫霉真菌的病原菌引起的,它是一种卵菌,该菌丝无色,凭借风雨来传播。最初的传播来源大多是相邻的薯田或者是杂草和有机堆肥,病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块茎中越冬,被感染的马铃薯块茎会失去发芽能力或者在发芽前就腐烂在田间。感染的植株病叶上会产生病原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形成白色霉状物,借空气或风雨来传播,有些孢子囊也会随着雨水渗入到土壤中侵染块茎,感染的薯块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有时收获的块茎表皮擦伤,病菌孢子也会趁机侵入,不断传播。
2、 发病天气条件
病菌成活率挺高,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当空气温度达到10℃时病菌就可以发育,空气湿度连续在75%以上,植株开始发病,形成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
3、 发病症状
马铃薯的地上部茎叶和块茎均可发病,晚疫病发病初期,马铃薯的叶尖以及边缘出现淡褐色或青绿色的病斑,当病情加重且空气湿度大时,病斑向外扩张,叶片会发软发皱,叶片背面有白霉。
当侵染严重,危害到块茎时,叶子全变为黑褐色,叶柄和茎上会出现黑褐色病斑和白霉。病斑会出现轻度的凹陷变硬,大小不一。空气干燥、温度较低时变褐干腐,温度湿度变高时,病变组织扩大并引起杂菌感染,块茎腐烂发臭。
4、辨别方法
将块茎解剖开观察可发现,会呈现出褐色干腐、1厘米左右深度的病斑。所以辨别晚疫病与早疫病,就是观察无病处与病处有无明显界限。有则是早疫病,无则是晚疫病。
1、 农业防治:
A、选用抗病品种,从源头上防治是最有效的措施。
B、多中耕、深中耕,植株之间高培土、分次培土,减少病菌侵染薯块的机会。
C、用早熟品种或适时早播,晚疫病多发于7月中下旬或8月上旬,通过播种早熟品种或者根据品种和天气、土壤情况适时早播,可以避开晚疫病的发生流行时间,减少病害的侵染。
D、恰当地选择收薯时间,做好存放管理。收获马铃薯时最好是湿度低也就是晴朗干燥的天气,并且收获时注意将有伤口的块茎与正常的块茎区分开,存放在阴凉处储存起来。储存时要注意通风且干燥,在呼吸旺盛期将温度提高到3℃,休眠期温度设置在2-3℃,萌动期温度设置在2-5℃。
转发0评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