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旧城镇“三熟”模式解锁“万元田”密码

科技团队到田间指导。
深秋时节,盈江县旧城镇的鲜食玉米基地一派繁忙,农户们正忙着采收最后一茬双色甜玉米。“这片地刚收完马铃薯,就种下玉米,收完玉米紧接着又种水稻,一年三熟,挣三份钱。”旧城镇喊撒村党总支书记金玉春的话,道出了“三熟”种植模式的活力。如今,该模式让旧城镇4.7万余亩耕地焕发新生,成为边疆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
“起初大家怕赔本,是党员先扛起了试种担子。”旧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正能介绍,为消除农户顾虑,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率先试种60亩鲜食玉米,当年实现亩均增收2300元。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弄康村98%的家庭加入种植。2024年以来,全镇鲜食玉米种植规模扩大至4665亩,通过双色、单色品种的科学搭配,实现错峰上市。
为突破技术瓶颈,旧城镇先组织种植户赴芒市考察学习,再主动对接州、县农业部门争取支持,并邀请德宏州种子管理站团队驻点指导。“只要老百姓需要,我们科技团队就到田间地头,提供从选种到采收的全过程技术支持。”德宏州种子管理站站长刘宏珺的话,透着科技服务的温度。在团队指导下,“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精准滴灌”高效模式在旧城镇全面推广,推动鲜食玉米产业逐步走上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鲜食玉米因营养健康、口感甜嫩,深受消费者青睐。为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旧城镇打出“订单+直播”组合拳,一方面加强与收购企业对接,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另一方面依托直播带货,邀请主播走进田间地头,让鲜食玉米带着泥土香走向全国。在冷链物流保障下,鲜食玉米从采摘到冷藏仅需3个小时,随后通过冷链直供内地市场。这样的订单模式,让种植鲜食玉米的农户吃下“定心丸”,而水稻、马铃薯、鲜食玉米的轮种模式,更让当地农田轻松实现“万元田”目标。
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发展”,旧城镇以党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边疆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这片热土持续迸发金色活力。(通讯员 孟成兴)
来源: 德宏团结报
转发0评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