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山水为笔 绘就生态产业化新画卷

甘农云

2025-07-26 08:5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林海翻涌,绿意绵延。行走在平凉的山川之间,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的景象。从昔日的生态守护到如今的产业蝶变,这座镶嵌在陇原大地上的城市,正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产业融合”为路径,书写着生态价值转化的精彩篇章,让“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愿景在实践中不断照进现实。

林海深处藏新机生态优势变产能

在华亭市米家沟生态园景区,护林员骆文祥每天都会沿着林间小道巡查。“以前守着这片林子,就想着别出火灾、别遭虫害。现在不一样了,林子成了‘聚宝盆’,来研学的学生、写生的画家越来越多。”骆文祥笑着说。这片曾经单纯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林海,如今已成为集生态教育、森林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5家,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平凉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静宁县将苹果种植与生态观光相结合,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的田园综合体,果农李建国的果园里,每到采摘季都挤满了游客。“以前苹果论斤卖,现在搞起采摘游,价格翻了番,还能卖些农家小吃,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还多。”李建国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林旅融合谱新篇山水之间寄乡愁

沿着蜿蜒的山路进入庄浪县竹林寺水库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岸边的民宿炊烟袅袅。“周末带着家人来这儿,钓钓鱼、尝尝农家菜,感觉特别舒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刘景双说。如今,依托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禀赋,通过“林业+旅游+种养殖”的深度融合,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休闲胜地。其发展不仅带动周边石桥、郭漫等村发展起民宿、餐饮等产业,特色养殖的马麝数量也达到1606头,产值突破400万元。

平凉将生态资源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崇信县依托龙泉寺景区,挖掘古柏文化、民俗风情,推出“森林徒步+民俗体验”线路,景区讲解员陈凤每天都要接待多批游客:“游客们不仅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更爱听那些老故事,这就是咱们的乡愁啊。”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平凉市森林景观利用产值达2357.8万元,同比增长87.48%,接待游客7.19万人(次),“森林城市”的名片越擦越亮。

共赴绿色之约绘就时代新卷

站在崆峒山顶俯瞰,城市被绿意环抱,一条条生态廊道串联起公园、社区与乡村。平凉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不仅让环境更优美,更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如今,平凉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带动9万余农户从事林业相关产业,“生态护林员”“林业技术员”等新职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新业态,让好生态持续带来好效益”,平凉市林草局局长罗小平充满信心地说。从林海守护到产业兴旺,从生态保护到民生改善,平凉正以坚韧的笔触,在陇原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荣的壮美画卷。

这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水青山之约,正等待着更多人前来赴约。在这里,每一片绿叶都在诉说着生态的故事,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转型的力量,共同见证着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

农友3992

2025-07-26 09: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402

2025-07-26 09:16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