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雄州“林改”激活生态富民新动能
近年来,楚雄州用足“林地资源”、做好“林下文章”、搞活“林下经济”,让林业增效益、林农得实惠,走出一条不离乡就能创业致富的“绿美富”共赢之路。
楚雄州按照“6抓6解决”工作思路,以“林权改革”破题、“林下经济”作答,交出了一份生态富民的高分答卷。2024年,楚雄州林长制考核满分,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林下经济促进条例,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管理办法;推动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林下经济的经验做法分别列入全国第四批、第五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全州共发展林下种植32.1万亩、林下养殖581万头(羽),实现产值244.4亿元,占林草总产值的46.23%。
抓资源盘清,绘制生态经济“作战图”,解决“在哪发展”问题。楚雄州按森林资源、海拔等类型将全州3103.28万亩林地进行区划,绘制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资源状况“一张图”,依据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将全州可利用的林地面积细分,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蔬菜和林下养殖,实现“寸土生金”。
“山字经”,解决“如何发展”问题。探索推广“保育促繁”和“包山育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国”金字招牌。2024年,全州推广包山育菌253.5万亩,野生菌总产值达86.6亿元,同比增加近10亿元,让森林资源转化为“资本”、让山更绿和民更富成为林权制度改革的新亮点。
抓政策出台,构建发展“四梁八柱”,解决“怎样发展”问题。着力构建“2321”政策体系,指导县市科学、有序、规范、合理地发展林下经济。印发了加快现代林草产业、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2个实施意见;印发了林下经济、食用菌、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3个三年行动方案;印发了2025年林下经济工作计划、关于支持双柏县建设茯苓大县的若干措施2个配套文件;出台了楚雄州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
抓主体培育,打造产业“生力军”,解决“靠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和业态产品发展情况,通过招大引强与培优扶强相结合,全州林下经济市场主体达585户,省级龙头企业11家,为打造知名特色区域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奠定了基础。
抓基地示范,树立发展“风向标”,解决“引领发展”问题。全州共建成总面积8.8万亩的林下经济基地528个,其中示范基地103个。通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做到“学有标杆、干有样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引领全州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抓联农带农,算好生态“共富账”,解决“为谁发展”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金融支撑、科技赋能”的思路,探索“龙头企业+党组织+合作社+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组织体系,建立党组织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联农带农“双绑”机制。姚安县光禄镇光禄社区与企业合作种植林花,15户农户户均分红1万元以上;南华县探索菌山承包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林权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新型经营模式,五街镇开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承包山林一项就达141.9万元,村民人均分红3400元。(王祖贤 殷文武)
来源: 楚雄发布
转发0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