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办,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承办的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观摩活动在赤峰召开。兴安盟、包头等5个盟市农牧系统负责人及技术骨干通过实地观摩、现场交流共探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韩昊奇主任、赤峰市农牧局赵宏图副局长、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左慧忠主任出席活动并指导。
观摩活动的第一站走进赤峰松山区太平地镇的赤峰赤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2017年注册成立,占地100亩,年出栏育肥牛1200头,构建了“收储运一体化、利用多元化、效益综合化”发展模式,实现秸秆从“废弃物”到“金宝贝”的转变。
合作社按自治区项目规范,建成标准化秸秆储存库6640m³、青贮窖3780m³,配套专业设备形成“农户收集+合作社加工+定点储存”机制,降低处理成本。通过秸秆青贮、黄贮技术,既解决肉牛饲料供应,又带动农户每亩增收200-300元,同时减少焚烧污染、降低SO₂、CO₂排放,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共赢格局,其可复制模式为区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观摩活动第二站前往赤峰天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重点学习残膜回收利用技术。该公司2007年成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绿色工厂,拥有多项高等级资质,10余项产品获国家专利。
公司投入重资打造废旧地膜处理体系,建成3000㎡存储分拣场地、1500㎡加工厂房,配备全套设备,形成“回收-分拣-粉碎-清洗-造粒-再利用”完整产业链,采用“项目部+作业队+车间”管理模式确保规范处理。废旧地膜转化为再生塑料颗粒实现循环利用,有效破解农田残膜污染。


观摩结束后,参会人员围绕两个观摩点的先进技术模式展开交流研讨。韩昊奇主任指出,赤峰市在秸秆综合利用、废旧地膜回收等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领域的实践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经验做法。希望各盟市以此次培训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先进技术模式跨区域协同推广,为全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赵宏图副局长表示,赤峰市将以此次观摩培训为抓手,进一步总结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持续深化与农牧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不断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水平。
此次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先进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下一步,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科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农牧业绿色发展需求,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为推动区域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生态科
转发0评论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