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成都东部新区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技赋能,协同高效——推动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新区玉成街道涌泉村成都香溢隆家庭农场举行。这次活动不仅是成都东部新区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的重要服务举措,还吸引了新区种植户代表及60名巴基斯坦农业机械化代表团学员参与,共同见证了当地蔬菜生产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机械化转型的科技成果。
图为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参会人员齐聚示范田块,观摩了从耕整地、精准播种、移栽、高效植保至智能采收的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演示。同时,现场集中展示了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提供的覆盖“耕、种、管、收”全周期的现代化农机装备,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革新力量。从适配丘陵地形的小型微耕机、精准高效的穴盘秧苗播种机,到植保无人机和具备视觉识别功能的球形果实采摘机器人,各类装备通过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现代农业科技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的趋势,也让参会者看到技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改变。
巴基斯坦农业机械化代表团的一名学员代表在交流中表示,此次现场观摩令人震撼,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和机器人采摘等智能技术,不仅拓宽了视野,更为巴基斯坦推动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宝贵参考。
据了解,成都东部新区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5.27万亩,总产量14.83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7.9亿元。在产业布局上,新区已形成以“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为核心、“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为补充的“1+8”粮油产业园区体系,智能化烘干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与专家工作站构成技术支撑闭环,“园区引领+项目驱动”的产业升级格局初步成型。
蔬菜产业作为新区的基础富民产业,常年播种面积约8.6万亩,产量达12.6万吨。成都东部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新区大力推广丘陵地区适用的小型机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从2022年的46%提升至2024年的64%,机械化作业水平持续提高。
针对新区黏重土壤的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首席专家马伟带领科研团队,开发了涵盖“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专用机械作业装备。通过推广这些装备,新区已初步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完整的山地蔬菜机械化作业生态系统。
作者:荣农
转发0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