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大白菜是一种常见的叶菜类蔬菜,在大白菜的种植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虫害等,影响产量及质量。因此,要提高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就必须掌握好种植技术。基于此,从品种选择、种子消毒、土地的选择、播种、施肥、虫害防治等方面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相当关键,是提高大白菜质量的关键。首先,应选择当地广泛种植的品种,切不可在没有试种前大面积种植市场上的新品种,避免出现该品种无法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其次,尽量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选择品种时要优先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最后,大白菜储存的时间较长,选择的品种应以耐运输、耐储存为主。
种子处理
一是做好选种工作。精心选择种子,挑选出过于瘦小、破伤等种子,尽量保证选择的种子整齐且饱满,这是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关键。二是浸种与拌种。 浸泡种子时选择温度为50℃左右的温水,浸泡2小时,捞出后将药剂与种子混合后再进行播种,有助于后期预防虫害。
选地
大白菜根系较浅,且对水分和肥料要求更高,所以要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的松软土壤。白菜籽种粒小, 松软的土壤有利于白菜出苗和根系的发育,便于吸收 土壤中的养分。其次,要避免连作,防止虫害的发生。最后,播种前要施基肥,有机肥或者农家肥都可。
播种
大白菜一般都选用直播。直播不会破坏幼苗的根系和叶片,减少了缓苗的过程,结球早。若种植面积 大,一般采用条播。在平畦上划出条沟,条沟以 1.0 ~1.5 cm 为宜,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平沟,也可适当镇压,或者用脚轻轻的踩一踩,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如播种时土壤干燥,可先在条沟洒水,等水渗下去以后再撒种。
幼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间苗,直播的秧出土后要及时匀苗、间苗和定苗。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1—2片真叶时,苗距为3厘米左右。第二次在3—4片真叶,苗距为5—6厘米左右,每穴留苗3—4株。第三次在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只留苗1株。在匀苗过程中,要注意除去弱苗和病苗,留下大苗、壮苗。苗期必须注意水肥管理,可以用清淡粪水浇灌,干旱期每天一次。如果苗期雨水较多,可以不浇水,在2—3片真叶时期,施尿素一次,每亩施3—5公斤,可以促使秧苗健壮成长。间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大白菜在封行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中耕前浅后深,避免伤苗。
莲座期管理
这一时期,要重施追肥一次。可以用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一起混合,对水施入,促进莲座叶的旺盛生长。如果遇到雨天,也可以施化肥,但是必须远离根部,开穴深施,并随着覆盖泥土。莲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使莲座叶肥厚发绿。如果遇到久旱,必须及时浇水,否则将影响叶球的产量。
结球期管理
结球开始以后,要追肥1—2次,每亩可以用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在结球开始追施。或者用0.3%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每隔7天左右喷洒一次,共喷洒2—3次。在结球中期,为了促进大白菜包心紧实,也可以再追施一次速效氮肥。结球时期还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如果遇到干旱,必须及时灌溉。
采收
大白菜在叶球充分膨大,结球紧实后及时采收。采收标准:包心紧实,无黄叶、无病叶、无虫蛀、根削平。
转发0评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