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前后,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走进凉山各地田间地头,只见植保无人机、智能育秧车、智能拖拉机等一众科技产品“大展身手”,“新农机+新技术”赋能春耕,让人眼前一亮。
在会理市城南街道大捲村壹家农业石榴园,植保无人机成为春管“主角”。随着操作员轻点遥控器,一台满载150斤生物药剂的无人机腾空而起,5分钟内完成4亩至5亩果园的蚜虫防治作业。
“过去人工打药费时费力,现在无人机一天能完成100亩,效率提升数十倍。”据悉,除无人机外,果园还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并实施“以草抑草”绿色防控——冬季种植草类保湿抑杂,春管时用割草机粉碎还田,全程禁用除草剂,确保石榴绿色品质。
走进冕宁县河边镇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内,智能育秧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装土、撒种、覆土等工序全自动完成,8小时可生产5000盘秧苗,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60%。作为“天府粮仓”凉山片区核心项目,园区构建“企业+科研院所”协同体系,引入专业领域人才,强化水稻研究技术支撑,打造产学研销一体化运营生态。
在占地30亩的科研试验田里,记者看到部分水稻种子已“探”出胚芽,有的已长成约6厘米高的秧苗。技术团队翻开保温膜,仔细察看秧苗长势、密度、根茎、有无病虫害等情况。
谈及水稻种植,园区技术团队农学系教授蔡光泽告诉记者,为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质水稻新品种,特别是重点培育具有冕宁特色的“香软米”,此次科研试验田分为观察试验类用地、小区试验用地和大面积示范展示用地,共种植了40余个水稻品种。
在会东县铅锌镇撒嘎村,种植大户杨朝刚承包了600余亩土地,用于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香洋芋”。他购置了一系列农机设备,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我们买农机时,国家都会给予补贴,比如这台拖拉机,买时政府补贴了16800元。”杨朝刚看着崭新的拖拉机,喜滋滋地说:“国家帮助我们增收致富。”
记者从会东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县19个乡镇(街道)均设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站(点),有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也在会东各地掀起热潮。自春耕工作开展以来,会东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专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从科学播种、合理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农技人员都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农户解决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从石榴园到稻田,从智能农机到绿色防控,从政策支持到农技创新,凉山正逐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江滢)
来源:凉山日报
转发0评论9
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走进凉山各地田间地头,只见植保无人机、智能育秧车、智能拖拉机等一众科技产品“大展身手”,“新农机+新技术”赋能春耕,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