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玉米感染褐斑病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此病害可造成玉米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到40%,所以防治刻不容缓。目前,各地玉米已陆续进入拔节期,而这个时期也正是高温多雨季,这样的天气也大大增加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尤其也是玉米褐斑病易感染时期。那么,那玉米褐斑病该如何防治呢?
发病部位
玉米褐斑病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叶片、叶鞘和茎秆,危害最重的为叶片和叶鞘。
发病表现
玉米植株感染褐斑病后,首先是顶部叶片出现症状,最开始叶片尖端出现病斑,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最初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隆起,病斑周围的叶片颜色常呈现为红色,病情发展以后,小病斑扩展汇集到一起。
在叶片和叶鞘的交接处也会出现很多的病斑,叶鞘和叶脉上也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一般较大。
发病后期,病斑表面后破裂,散出褐色的粉末,病斑周围组织坏死,病叶局部散裂,残存的叶脉成丝状。
(1)在种植玉米的田地,土壤中含有褐斑病病原体菌,导致的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2)施肥不严谨,比如说把有病残体的玉米秸秆还田,或者施用了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造成的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3)土壤肥力不够,比如说玉米叶色逐渐变黄,这种情况下就说明玉米已经出现脱肥现象了,玉米脱肥后会造成玉米抗病性降低,从而导致了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4)在玉米生长周期中,空气温度高、湿度大。比如说在六七月份若阴雨天多,降雨量大,此时玉米地块的环境会很沉闷,空气不流通,这样的情况下就易感病。
玉米褐斑病有两种防治方法,第一种是基础防治:1、当玉米收获完后要彻底清除病菌源,并要结合深翻土地。要改茬换种,密植应改为稀植,大穗型留苗三千五百株,密植型不超过五千株每亩,尽可能的调节田间通透性。2、播种时,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在玉米4、5叶和抽穗时追施尿素,同时结合防病配合叶面追肥,磷酸二氢钾能促使植株健壮成长、提升抗病力。
第二种是药剂防治,当玉米刚发病应立马用百分之二十五的粉锈宁,稀释成一千五百倍液喷洒茎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们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尿素、叶面宝等,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现在正是多雨天气,应该连喷二三次,间隔七天,如果喷后六小时赶上下雨,应该雨后补喷。
转发0评论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