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阴雨天秧苗的管理

卞国新

2024-07-10 23:09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长时间阴雨秧苗的管理技术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当前水稻移栽已经结束,针对性一栽就管技术尤其重要。
 一、栽足基本苗,是保证有效穗的基础。基本苗的数量根据秧苗状况调整。超秧龄或苗弱均需增加基本苗。机插稻基本苗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株距的调节,其次是每穴苗数。对于常规粳稻,行株距选择30厘米x11厘米或25厘米Ⅹ13厘米,亩插1.8一2.0万穴。每穴4一5苗,基本苗8.0一10.0万/亩。钵苗摆栽,采用新型宽窄行(23厘米+33厘米,平均行距28厘米)水稻钵苗摆栽机的,常规粳稻品种株距选择12.4厘米或13.2厘米,亩插1.9万穴或1.8万穴,每穴4苗,基本苗7.0一8.0万/亩。移栽后一周内及时查苗补缺。
二、由于受长时间阴雨,光照

不足,空气湿度90%以上,不灌水也完全满足水稻对水分要求。根据“水长苗、旱长根”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灌水增加田面水层深度。因此,改正常晴朗天气下机插后浅水护苗方法,为移栽后不上水、下大雨排水的方法,结合机械开沟,保持稻田浅水或无水层,增加田面透气性。
 三、早施分蘖肥是促进分蘖早发的重要措施。适龄壮秧移栽后3天,弱苗7天大量发新根,这个时候可以施用速效氮肥。同时,田面水越少,速效氮被土壤吸附越快,3天后排水损失就不会超过10%。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只要3天内不会因为涝灾排水导致肥料损失,就要插缝提前施用分蘖肥。
  四、施用水稻专用缓混肥,促进秧苗生长。尤其是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养分集中在水稻根层土壤中,水体养分含量低,排放更少,其施肥后3天内的排放量不到速效氮肥的10%。不仅可以保证水稻对养分需求,还可以显著降低排涝导致的养分损失。长阴雨天或者是漏水排水多的田块均推荐采用缓混肥,减少养分损失。  
五、长时间阴雨天,导致秧苗不壮、分蘖发生减缓。雨过天晴后,尽快促壮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发生是关键,同时要避免无效分蘖爆发。前期没来得及施用分蘖肥的,尽快补充分蘖肥,同时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施用过分蘖肥的田块,如果分蘖肥后3天内没有排水,不建议追加氮肥;3天内有排水的,可酌情补施,但总量每亩不超过3公斤纯氮。受涝灾后的可以根据情况喷施氨基酸水溶肥或芸苔素等缓解淹水导致的影响。
 六、坚持绿色防控病虫草害。一是根据降雨和田间草害发生情况,选择封闭除草的时机;二是密切关注叶瘟病、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以控水促根促壮提高水稻本身抗性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

集成吊顶

2024-07-11 13:30

1236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村生产技术

2024-07-11 13:07

999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116

2024-07-11 10:01

好好好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387

2024-07-11 09:25

秧苗的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