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涌的活水便于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水渠修好了,我们灌溉农田不用愁了。”站在刚修建好的六回村委村前田垌水利渠道旁,村民覃勇望着渠中奔涌的清流,喜悦溢于言表。近日,象州县大乐镇一条凝结民心的代表建议,化为畅通的1774米水脉,一举破解了困扰六回、丁贡两村委七个屯逾千亩良田的灌溉难题及果蔬产业园内涝之痛。

修建前坍塌严重的六回村委村前田垌中间水利沟渠。
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六回村委村前田垌水利渠道因年久失修,多处淤塞坍塌,活水难至田间。两千余村民无奈“靠天吃饭”,而邻近的大棚果蔬产业园积水无处可排屡遭内涝,经济损失叠加,严重影响村民的收入。

人大代表走访考察修建后的水渠。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面对沉甸甸的民生期待,大乐镇人大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人员与代表实地勘测,走村串户倾听群众诉求,详实调研后形成报告。凝聚民智的《关于修缮大乐镇六回村委村前田垌中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议》,通过智慧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及今年年初的象州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郑重提交,并被列为年度重点督办项目。

六回村委村前田垌中间水利沟渠施工现场。
代表之力,不止于建言。经多方协调争取,获得象州县2025年提前批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45万元,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施工期间,代表们化身“监督员”与“协调员”。“中间不开取水口,我们很难引水到田里啊。”当村民黎大爷反映部分渠段设计不便取水,镇人大主席团马上联动设计单位优化方案,既保障输水高效,又兼顾农事便利;同时紧盯工程进度与质量,及时化解施工矛盾,最终水渠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修建好的水渠。
“千亩农田用水难题破解了,大棚果蔬产业园积水内涝的历史也就此画上句号。但大乐镇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脚步永远在路上。”大乐镇人大主席韦美西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民生热点难点,依托代表力量建言献策,以实打实的履职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转发0评论11